怎樣跟孩子說「爸媽要離婚」?記住這4點,傷害會降至最低

任何一個父母, 最初都希望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 但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子裡, 一部分家庭到最後好像只剩下爭吵或冷戰。   每一對父母都想給孩子一個溫馨的童年, 良好的童年環境是在家庭美滿的基礎之上。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 父母如果沒有辦法繼續一起走下去, 有的時候離婚反而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與其在爭吵不斷, 冷戰不止的家庭中長大, 不如在相對平和的單親家庭中成長。   但是父母離婚受傷害和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 不管是什麼年紀的孩子, 父母離婚對他們來說都是打擊。   給出四點建議, 能最大限度把傷害降到最低——    

(1)確定離婚後再告訴孩子。   在瑣碎的日子裡, 父母之間難免會爭吵, 就像常言說的:「牙齒和舌頭那麼好, 偶爾也會打一架。 」爭吵也好, 拌嘴也罷, 我們都不能時刻把「離婚」二字掛於嘴邊。   有的父母, 兩個人之間稍微因為一丁點小事兒鬧矛盾,就開始張口閉口說離婚。 此時孩子內心極度恐懼, 甚至因為過分擔心父母離婚後自己被冷落而噩夢連連, 結果過幾天父母又像什麼事兒都沒發生似的和好了, 又不離了。 整個過程裡, 父母都知道彼此就是純粹的嘴快而已, 並不會介意, 而孩子卻反反復復活在擔憂裡。    孩子的安全感, 是孩子幸福感的根本保障。 如果父母時常把離婚掛在嘴邊, 那麼孩子就一定感覺自己好似住在了一棟隨時可能倒塌的房屋裡, 沒有絲毫安培培全感可言。   還有的父母, 為了在孩子面前找存在感, 總是有意無意間問:「孩子, 如果我和你爸爸離婚, 你會選擇跟誰?」「孩子, 如果我跟你媽媽離婚, 你會選擇跟我嗎?」諸如此類的語言, 對年幼的孩子情感上的衝擊往往是會很大的。   所以在此強調一點,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一定要先冷靜下來, 認真思考此事是否還有迴旋的餘地。 等雙方都考慮清楚了, 再跟孩子攤牌, 這樣能避免很多對孩子不必要的傷害。     

(2)對孩子宣告離婚時, 重點放在孩子以後的生活安排上。   孩子為什麼害怕父母離婚?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像皮球一樣, 被父母踢來踢去。 有的家庭就是如此, 一談到離婚, 在孩子的問題上就開始討價還價。   比如一方會說:「你這點撫養費少了, 你應該再多給一點。   」另一方又回懟:「還少?你是打算以孩子作為要脅, 要發家致富嗎?」再比如, 一方會說:「我一個大男人, 不知道怎麼照顧孩子, 孩子還是你要吧!」另一方又說:「你都知道你帶著孩子不好找下家, 那我憑什麼要孩子?孩子是跟我姓的嗎?」離婚這件事, 本身是對孩子沒有任何傷害的, 真正對孩子有傷害的是父母的一系列不妥當的做法!  在對孩子宣告父母即將離婚或者已經離婚時, 重點應該放在孩子今後的生活安排上。 比如跟誰住在一起, 要不要換學校, 誰負責以後接送的問題, 另一方多久來看一次他等等。 越細緻越好, 這有助於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3)明確地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離婚不是他造成的。   很多家長習慣性說:「要不是因為你, 我過得不知道有多好!」「要不是為了你, 我早就過上了幸福舒坦的日子!」「要不是想到你, 我何必在這個家庭受窩囊氣?」  當父母情緒不對勁時, 一定不能把孩子列為拖油瓶。 這樣的孩子容易出現自我攻擊的情況, 總是會認為「我的出生就是錯」。 很多家長總是標榜著自己多麼愛孩子, 但事實上,孩子愛父母,遠比我們愛孩子要多得多。  父母之間的矛盾也好,最終走向離婚的結局也罷,這些問題都不應該由孩子來承擔後果。我們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不是你造成的,是我們自己的原因,我們也想過好好相處,也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但我們最終還是解決不了,所以才選擇了離婚。但儘管如此,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對你的愛!」  如果父母沒有這麼明確地告訴孩子,那麼孩子可能就會認為是因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父母才離婚的,或者是因為我總是犯錯父母才離婚的。一旦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內心就容易出現問題。    

(4)不要讓孩子參與父母之間的紛爭裡。身邊很多離異家庭或者打算離異的家庭都是如此,總是在孩子面前宣揚自己的好,總是在孩子面前散播對方的惡。為此,我就很奇怪,讓孩子生活在健康的環境裡很難嗎?為什麼本該成年人承擔的痛苦,非要嫁接到孩子身上呢?  對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相愛的,但生活中相處得不好,我們也嘗試著去解決問題,但最終還是沒辦法改變,所以決定離婚。雖然我們不再是夫妻,但爸爸媽媽的身份永遠不會改變,依然會愛你,依然會關心你。    糖果媽媽寄語:  歸根結底地說,日子過不下去也好,正在考慮離婚也罷,這些都不應該是自己逃避撫養和關愛孩子的藉口。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最依賴的人,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即便離婚了,也不能忘了對孩子的責任和愛。  當父母離開後,沒有撫養孩子的一方一定要經常抽空來探視孩子。帶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事,聊一些平時的日常生活。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並沒有忘掉自己,也不會缺少父母的陪伴。  另外,對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也一定要有所關注。如果發現問題,父母雙方都需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  最後,還是希望父母能儘量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幸福的家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