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不能打孩子,我有生孩子之前也是這樣覺得的,但是現在我卻覺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不管是不行的。但是怎麼管,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兩歲的孩子,說又說不聽,沒有辦法的時候我真是恨不得打他一頓了事,既能制止他的行為,還能讓他長點記性。 但我不想承認自己的無能,一定有既能給孩子立規矩又能不傷害孩子心靈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嘗試過各種失敗之後,我覺得有一定效果的,就是這4招了。我們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A. 為了讓他以後不要再犯錯 B. 為了發洩怒氣或報復孩子 相信沒有家長會選B,但我們的確有很多時候,懲罰孩子的原因是出於
B。情緒一上頭,行為就容易背離初衷。我們常常因為孩子觸犯了我們的權威,而想要震懾他們——「看我不治到你服氣為止」;也常常因為實在控制不住怒火,就大發雷霆——「看我不打死你」。 所以說,無論再怎麼憤怒和焦慮,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實在太重要了——「為了讓他以後不要再犯錯」。強烈建議你們實施「懲罰」的時候,參照美國心理協會刊登的《行為分析手冊》中提到的「有效的懲罰」的3個原則:原則一:懲罰和不良行為應該有直接聯繫「直接聯繫」就是上文說到的「直接後果」。其實,孩子在兩三歲時便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有些錯誤的後果完全可以交給他自己來承擔。切記,大人不可以參與和干擾哦。比如,大亨小時候發脾氣故意摔壞了自己最愛的玩具,那我就告訴他,「你把玩具弄壞了,所以你再也玩不了這個玩具了。」這就是在提醒他,要承擔自己弄壞玩具的後果。 知道了這樣的後果,大亨雖然哭鬧了一陣,但他卻會開始思考,並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以後再玩玩具時,他就學會輕拿輕放。 對了,還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在可控范圍內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並提出自己的優化建議,進一步幫孩子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
原則二:一出現不良行為就要給予統一強度和方式的懲罰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自己在懲罰孩子時會帶著強烈的個人情緒,以致於對孩子的懲罰強度取決於你有多生氣,而不是這件事的嚴重程度。 比如今天心情好就不懲罰孩子,明天心情差就狠狠罰……如果每次懲罰時都這麼隨性,就很難讓「懲罰」起效哦。原則三:懲罰要在不良行為出現後立刻進行很多媽媽都會習慣性警告「你下一次要是再犯,我就……」又或者這次錯誤小就不追究,下次錯誤大了一併算帳……但是這一次的懲罰都沒有做到位,孩子忘了你的「警告」之後,下一次一定還會再犯錯。 所以啊,不要總是將希望寄託在「下一次」,最好「這一次」就讓他徹底記住。除了打罵,還有哪些方式可以用來懲罰犯了錯的孩子呢?一、及時規勸好好說話,是一種溫柔的力量,直擊人心。比如,當孩子搶奪玩具、零食或與同伴打架時應該進行及時規勸。 放下手頭上的事情,詢問孩子發生爭執的原因,注意,必須是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不要一上來就斥責或直接拉扯孩子。等孩子說完後,再發表你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做錯了你可以說他錯在哪裡,並要求孩子道歉。
二、設立「網站」網站,可以是罰站的地點,也可以是罰座的地點。在家裡規劃一個處罰區,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為主,以免傷及孩子的自尊。 罰座的話就準備好一個專門的椅子,單純罰座時才用。 另外,準備一個時鐘,記錄時間,懲罰時間不宜過長,3分鐘、5分鐘等,可視孩子情況決定。 遵循一個原則:過猶不及。 如果,能事先跟孩子達成約定時間,那麼自然最好。 一旦時間確定,不能因為心軟而隨意更改,否則孩子會蔑視規則。 處罰完後,要及時跟孩子交流,詢問孩子處罰原因,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樣下次他就不會輕易犯同樣的錯誤。
三、禁止某些權利、要求有的孩子犯錯後,脾氣倔不聽話,那麼就可以採取這種方式。 比如不願意刷牙,吃飯挑食等等。 不建議通過哄乖的方式進行,像吃了就給買某零食,刷牙了就帶他去某遊樂園等類似的獎勵。 反而,可以跟孩子說,不做這件本該做的事將受到的懲罰。 像本來打算吃了飯就出門的,但因為他不吃飯,所以取消他出門的權利,作為懲罰。 並告知孩子遭受這種懲罰的原因,也讓孩子反思自己的做法。 當孩子日後表現好時,則恢復其相應的權利,並且可適當獎勵。 這種懲罰,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會帶走他的某些權利,下次,他就不會肆意妄為了。
四、沒收孩子心愛的東西這招,用於相應情景效果會很不錯。 比如,孩子發脾氣,亂摔亂扔。 那麼,可以沒收孩子心愛的東西作為懲罰。 不用大聲苛責,也不用警告,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情緒亢奮,完全聽不進去,只需要讓他知道你在關注他的舉動。 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不聽,則收走。 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詢問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媽媽為什麼生氣,以警示孩子。 如果下次出現相似的情況,孩子並沒有出現吵鬧哭喊等情況,可以及時做出一些獎勵,比如一個愛的抱抱。 除了上面的3大原則和4個方法外,我還有2個關於「懲罰」的心得,也一起分享給你們~
心得一:引導孩子自己思考錯誤在「懲罰」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到底哪裡做錯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完成「讓他以後不要再犯錯」這個目標。這裡有一個關鍵動作——「聽他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反常識的現象,那些能言善道的家長,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為啥呢?因為父母太厲害太精彩了,就沒有孩子發揮的空間了啊。 當你滔滔不絕地講著那些大道理時,他們並沒有吸收多少,那一段時間對他而言,是「放空時間」。 所以,我們儘量學會做一個「沉默的家長」,你可以告訴他:「你今天咬鄰居小胖的行為讓我很不高興,原因我也說不上來,你能幫我想想嗎?」 另外,在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同時,一定要記得告訴孩子們怎麼做是正確的,比如,與其說「下次不許咬人」,不如說「我們一起去向小胖道歉,得到他的原諒怎麼樣?」
心得二:「冷靜角」很有用當我們懲罰孩子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情緒激動,甚至抓狂,這個時候可以採用很多美國家長都在用的方法——設置「冷靜角」(之前在小步的文章裡也簡單提到過)。 雖然「冷靜角」不能算作真正的「懲罰」范疇,但它確實是管教孩子的有效手段,當孩子情緒爆炸,「油鹽不進」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自己呆一會兒,讓「發熱」的大腦冷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