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當中,我們做的最多的應該就是說話和做事了,一個人的言行不僅反應他的見識,還代表他的人品和能力。所以說話是一門非常值得學習的藝術。在什麼場合,什麼時機,跟什麼人,說什麼,說多或是說少都是一門門的學問,只有懂得了才能使我們的人生如魚得水,一往直前。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中寫道: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而陳道明曾經對戒不了煙的崔永元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控制不了,還掌控什麼世界。 聽後感同身受,是啊,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嘴都管不好,還說什麼掌握人生改變命運呢? 聰明的人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昧的人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所以說,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沉默更有價值才行。 常言道:口為禍福之門,懂得謹言慎行,顧及他人感受,才是智者之為。 子禽也曾這樣問墨子:「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蒼蠅、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幹舌疲,然而沒有人去聽它的。但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震動,人們聞聲而起。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 言語就像是人們的第二張面相,只不過它體現的是更為深層次的你——你的為人和思想的水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社交中,和有些人講兩句話就不願再與其深交,可是和有些人講起話來卻覺得特別舒適和自然,希望能與他的關係更加親密。而這些感受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共通的,你對一個人的言行下定論的同時,你所說的話,別人同樣在心裡評定著你。
1985年,原外交部長李肇星剛當上外交部發言人的時候,他曾向季羨林先生請教發言人該怎麼說話。 季羨林說:說話要注意兩點:第一、假話不說,第二真話不全說。 我們都知道假話無疑最傷人,但有的時候過於直白的真話多少也讓人心寒,我們普通的生活裡同樣如此。 就像不擅於做飯的愛人辛辛苦苦為你做了一頓晚餐,儘管味道不怎麼樣,你也不能傻乎乎的糾結於味道而滔滔不絕的數落,畢竟每個人都有長短,但那份真摯的心意卻是不分好壞的,你應該懂得換個角度去評價。 生活裡會不會說話,能不能管好自己的嘴,總是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影響著你的命運和機遇,做好自己,說好自己的話,就是對人生最為本質的進取。多積口德,少生口禍,世界不會虧待你,生活不會虧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