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最小單位,我們都是從家出發,一步步邁入集體,邁入社會的。
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人際交往是非常冷酷的,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自毀前程。
當身處於「血濃於水」的家庭之中,我們便會感覺自在暢意。
但只要在超過兩個人的地方,我們就需要人際交往,當然家庭關係也不例外。
對於自己的父母雙親與骨肉相連的兄弟姐妹,把握好交往的原則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一意孤行,就會產生眾叛親離的結局。
古人對於家庭之間的人際關係也深有感觸,留有很多充滿寓意的民間俗語讓後人體會。
常人所熟知的「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就告誡世人要孝道父母,愛護家庭。
但其中卻有這樣一句充滿現實意味的俗語令人深思,這句「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說的是什麼?又體現了古人什麼樣的智慧呢?
兄弟和睦,利字當先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在父權的影響下,人們都格外重視家中的男丁,認為男孩承擔著孝敬父母親,光復家庭的重任。
但是男丁太多也未必是件好事,經常會引發家庭內部不必要的紛爭。
「兄弟不共財」,說的就是親兄弟之間要理清雙方的利益,最好不要有瓜葛,這在現代來說就是「親兄弟明算帳」。
在古代,當家中的男丁長大要自立門戶的時候,往往會為了家產的分割而吵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仁義禮智信都可以拋之於腦後。
在古代,秦始皇完成統一的大業後,他最引以為傲的兩位兒子扶蘇與胡亥本是以禮相稱的兄妹弟子,但面對王位的爭奪時,卻不惜取對方的性命。
扶蘇作為皇長子為人謙遜,敢於指出秦始皇上的殘暴行為,為官員所青睞。
胡亥本是紈絝子弟,但是趙高卻激發了他心中欲望的爪牙,於是便開始為自己謀劃。
最終在與趙高的聯合之下,胡亥將昔日的兄弟發配邊疆,永遠不得咸陽。
在嬴政死後,更是改諭昭賜死兄長扶蘇,最後獨自坐擁了皇位。
皇家之間的兄弟相殘,自封建王朝成立起,歷朝歷代數不勝數,但這些皇子並不是一開始就嫉妒自己的骨肉血親,一切皆是因為一個利字。
姐妹相親,以家字為首
女子在古代不像現在的人一樣自由,可以隨心去追逐自己的所求,就連婚姻這種大事,也必須由父母做主。
在成婚之後,古代的女人常常依附於家中的丈夫,每一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地打理家庭,為丈夫解決後顧之憂。
「姐妹少往來」講的就是即使是親姐妹,在各自成家之後,也必須減少交流。
這樣看起來不成文的風俗,都是由於古時候對女子的壓迫所導致的。
女子所做的一切必須為家庭考慮,經過丈夫的同意,而姐妹之間過多的往來玩樂,不符合賢妻良母的準則,所以妻子只能呆在家中。
其次,當時身處於家門之中的妻子大多沒有什麼學識,在姐妹之間走動的時候,免不了相互攀比。
看到姐妹過的日子十分紅火,而自己家中清貧時,則會產生嫉妒的心理,從而間接給家中引來不必要的事端,傷害彼此兩家之間的感情,所以古時候的人們就倡導妻子在於姐妹走動時要注意分寸。
小結
古人代代相傳的「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是前車之鑑的所得,通過他們的生活經驗道出了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道理。
這樣深刻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今日,不論社會如何變化,人們之間的利益相爭只是通過不同的形勢來表現而已。
古人以農耕生活為主,所以在分家時更重視田地,而現代人則更重視房產、存錢等實質性利益的東西。
親情是非常可貴的,能在人危難之際毫無怨言地進行幫扶,但是在與親人相處的時候,也要注意利益禁區,以免即傷財,又傷和氣。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親人之間再情同手足,也最好不要輕易和金錢扯上關係,感情是最經不起考驗的。
當家庭和諧有愛蒸蒸日上時,自然一團和氣,彼此守望相助。
但是當涉及到利益糾紛,就難免使關係產生間隙,所以為了更好的家庭前程,要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與親人之間的相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