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幸福的味道嗎?
人到中年,前無通路,後無歸途。
生活一地雞毛,幸福也好像落上了一層厚重的灰,逐漸成為一聲嘆息。
美國教育家杜朗曾試圖尋找幸福:
他從知識里找,得到的只是幻滅;
從旅行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
從財富里找,得到的只是憂愁;
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車站看見一位年輕婦女,懷裡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兒。
一位中年男子從火車上下來,徑直走到婦女旁邊,吻了一下妻子,又輕輕地吻了嬰兒。
然後,一家人開心離去。
這時,杜朗才驚奇地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他高興地鬆了口氣,從此醒悟:
「生活的每一個正常活動,都是一種幸福。」
幸福不是一種定義,而是一種感受。
詹姆斯·奧本海姆說:
「愚蠢的人,從遠處尋找幸福;聰慧的人,從腳下根植幸福。」
用力爭取,用心感知,才是對待幸福的態度。
幸福要爭。
爭,不是和他人爭,而是和懶惰爭。
古詩有云:
「人閒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
忙起來的人,日子過得充實有滋味,生活就會幸福而綿長。
佛經中,記載了智仁和尚的故事。
他晚年外出遊學,二十年後回寺。
弟子們看見師父依舊充滿活力,像臨走時那般年輕。
心裡疑惑,於是問師父:
「您這二十年都是怎麼過的,怎麼還是活力滿滿?」
智仁笑答:
「這二十年,我過得很好,每天講經說法、讀書畫畫,和你們外出遊玩一樣開心。」
第二天,弟子們還在夢中酣睡,智仁已經起床誦經,做早課。
早課結束,緊接著就是為弟子們講經說法。
閒暇時間,還會練習字畫。
從早到晚,沒有一刻停歇。
如此幾天下來,從未間斷。
於是,弟子又來問師父:
「師父,您整日忙碌,不覺得辛苦嗎?
日夜不停歇,怎麼不見一絲衰老?」
智仁笑答:
「每天這麼忙,可沒時間變老了。」
人在忙碌時,會忘記自己的年齡。
這世上,再也沒有比躺著刷幾個小時手機、看幾個小時電視再容易的事了。
如果日日沉溺於安逸,懶得改變。
得到的快樂無所憑依,心裡也會空落落的,逐漸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反,忙起來的人,內心富足而踏實。
忙起來,是一種生命力的釋放,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
會持續不斷地帶來心靈的滿足和愉悅,是一種真實且長久的幸福。
生活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生動,一個是沉靜。
生動的時候做事,沉靜的時候思考。
對閒暇時光的把握,藏著一個人的前途。
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
「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
閒則能讀書,閒則能游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著書。」
能真正享受閒適的人,多非等閒之輩。
胡適先生在一次講學中,總結自己一生的成就。
提到白話文,便說完全是空閒時間的充分利用。
他每天至少十幾份兼職,忙的不可開交。
可一旦閒下來,便會思索如何能讓普通大眾都聽懂自己的課。
不斷探索,不斷嘗試,用不同方法測試白話文推行的效果。
在別人閒逛的時候,胡適讓白話文「占領」了中國,成了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人物。
他曾說過:
「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
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
你用你的閒暇研究歷史,你也許會成個史學家。
你的閒暇往往決定你的終身。」
曾有人做過一個分析:
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按72歲計算,那麼睡覺占了20年,吃飯占了6年,生病占了2年,文體活動占了8年,工作占了14年,而閒暇時間還有22年。
怎樣利用空閒時間,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高度。
很多時候,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董卿,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人,讓人一看就心生美好。
其實,她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利用閒暇養出來的。
小時候放暑假,她便窩在家裡看唐詩宋詞,讀《紅樓夢》。
後來工作繁忙,也會忙裡偷閒,每天擠出一個小時讀書,直至今日。
真正厲害的人,都把「閒時」當成自己的「增值期」。
梁實秋說:
「人在閒的時候,才最像自己。」
在這段專屬於自己的美好日子裡,放慢腳步,悄悄努力,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了。
漫漫人生,路長且折。
浮躁的世俗中,充滿著太多慾望和誘惑。
拒喧囂於門外,攬清醒於心間,唯有守靜。
心靜,才能不被世俗干擾,幸福才能自然生長。
克勞狄說:
「自然界給了每一個人幸福的機會,人們都知道,卻不知如何得到它。」
在浮躁的生活節點上,我們不妨停下來,靜一靜心,梳理自己。
內心安靜的人,是不會被外界環境打擾到的。
心靜,才能守住幸福。
《後漢書·郭泰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郭泰在路上看到一個人背著瓦罐走路。
途中,瓦罐突然落地,摔的粉碎。
但行路人卻好像沒事發生一樣,繼續走路。
郭泰趕上前去,問他為何連看也不看,就棄之不顧。
這人答道:
「破都破了,再看還有什麼用呢?」
生活中的幸福,是拿得起的歡喜,與放得下的豁達。
最實在的幸福,就是不與情緒計較,守住寧靜,腳踏實地地做好當前的每一件事。
人這一生,最難的是清醒。
清醒做事,不糾纏瑣碎,不輕言失敗,心中多一分光明坦蕩,人生就多一份坦然和舒心。
楊絳說過: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台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
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世人都尊稱楊絳為「先生」,但她本人卻謙遜低調,待人處事和善真誠。
在她的認知里,自己並不是什麼名人,只是一個文字工作者。
這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著,是人生路上最堅定的幸福。
西晉時期,諸王爭戰不休。
張翰擔任齊王的幕僚,住在洛陽。
有一年秋天,秋風漸起,張翰不禁懷念老家吳郡的鱸魚膾與菰菜羹。
他說:
「人生能夠適意是最可貴的。
我怎麼可以在數千里外做官,只顧追求名聲與地位,而舍鄉情於不顧呢?」
於是辭別齊王,吩咐備車,回老家去了。
不久後,齊王作戰失敗,洛陽亂成一團,而張翰卻早已在老家過上了安穩平靜的生活。
清醒是一種自我省察、自我覺悟的心態。
保持一顆真誠的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根植於靈魂深處的最大幸福。
人生是一個過程,每一段旅途都有自己的美麗風景。
用心品讀,用心感受。
每一次努力,都是向幸福的招手。
每一次感悟,都是對生命的升華。
曾在這樣一個高評分影片中看過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齊木是一個超能力者,他可以心靈感應、預知未來、隱身、分身,只要你想得到的他都會。
就是這樣的他,卻常常覺得生活無聊。
因為世界上所有的難題,對他來說,都輕而易舉。
沒有難題,他幾乎找不到讓自己開心的理由。
因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實是踮起腳尖,拿到自己想要東西的過程。
我們感受的不是得到結果的瞬間,而是有笑有淚的每一個過程。
忙碌的時候用心,悠閒的時候修心,浮躁的時候靜心,獨處的時候醒心。
這一條人生路上的風景,才是我們無可替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