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大多數人都不願庸庸碌碌度過此生,而是想做好真正的自己,探尋生命的意義。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 人要想活得明白,必須讀懂這4個字。 《禮記》中說: 「端行,謂直身而行也。」 人活於世,品行端正才是立身的根本。 坦坦蕩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才不枉來世上走一遭。 清朝名臣于成龍就是這樣的人。 于成龍屬於大器晚成之人,直到44歲時,他才開始遠赴廣西羅城,開始自己的官場生涯。 正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羅城縣偏僻落後,老百姓壓根不服管,而且當地的治安問題特別嚴重。于成龍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親自帶兵捉拿盜匪。 在他的治理下,當地百姓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 同時,他行事公允,清廉為官,深受百姓愛戴。也因為政績顯著,他後來獲得連連升遷。 在20多年的官場生涯中,于成龍始終廉潔奉公,被康熙帝讚揚:「天下第一廉吏」。 所以說,一個人,行得端,才會做人有尺,做事有度。
一個人,行得端,才會光明磊落,處世坦蕩。明代王文祿有言: 「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 言外之意是,一個人品質正直,方能光明磊落地自立於世。 1550年,35歲的海瑞中舉,在福建南平擔任教諭。恰逢督學官來視察工作,其他教員都伏在地上迎接督學官,海瑞卻只行抱拳之禮,還言之鑿鑿地說明原由: 「按大明律法,我堂堂學官,為人師表,對您不能行跪拜大禮。」 他不過是初入官場,就對上級如此「無禮」,這自然讓督學官氣憤不已。 後來,海瑞升任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屢屢平定冤假錯案,痛擊貪官污吏,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稱讚。 世宗朱厚驄迷信巫術,不理朝政,在雲南任職的海瑞直接上書批評此事,被迫入獄。 直到世宗去世,他才被釋放。 但是,待出獄上任後,他仍然不改往日行事風格,一如既往地懲治惡霸豪吏,還為百姓興修水利,疏浚河道。
海瑞一生剛正不阿,深得民心,所以也屢受排擠。 但是他從不以為意,一直堅守著內心的正直,成為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範。一個人立得正,才會有頂天立地的心胸和氣概。心正則事正,事正則人正。 只有這樣,天地浩然正氣才能永存人間。 《菜根譚》有言: 「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 仁慈博愛的人心胸寬廣,所以福祿豐厚而長久。 清代中醫學家黃元御自小天資聰慧,加上勤奮努力,學業進步很快。 他讀書能過目不忘,說話能出口成章,是十里八鄉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他也暗暗立下 「常欲奮志清雲,以功名高天下」的志向,通過讀書來施展自己的抱負。 可是,萬萬沒想到,一場意外斷送了他的進仕之路。 在二十九歲那年,他因長期讀書和用眼過度而導致左眼不適。家人無意間找來的庸醫開了大量的苦寒藥劑,不但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還導致黃元御的左眼完全失明。 更糟糕的是,當時朝廷規定,五官不正者不得入仕,黃元御昔日的凌雲壯志也不得不就此止步,他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出生優渥的黃元御本可以散漫度日,但他再三考慮,做出了從醫的決定,提筆寫下「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濟人」。 從此,黃元御拿出當年苦讀詩書的勁頭,啃下一部部醫學經典,多方向人求教,最終成為中醫泰斗。 他沒有和不公的命運死磕,而是想通了事在人為的道理,進而付出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不難看出,對於想得通的人來說,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坎坷,轉換一種思路,都會有希望。
所以說,想得通,懂得適時轉彎,人生自然天地寬。《紅樓夢》中講到這樣一個細節: 因為一家人的生活沒了著落,劉姥姥而不得不與榮國府攀親戚,幸而得到了二十兩銀子。 劉姥姥雖不過是個普通的鄉下老婦人,卻懂得感恩。在度過難關後,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她帶著自家的瓜果菜蔬二上榮國府。 也正是這份誠意,她得到了賈母的接見。 鳳姐為了博得賈母的歡心,在她的頭上胡亂地插上了很多菊花。 劉姥姥不僅不見怪,還笑著說: 「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今兒索性作個老風流。」 這一番自嘲的順口溜,著實讓平日裡吟詩作詞的人們笑得合不攏嘴。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自我解嘲的劉姥姥,其實是個明白人。 看得透的人,時時都有樂趣;看不透的人,處處都是困境。 所以說,看得透,不僅是一種本事,更是一種人生格局。 行得端,方可識得取捨,懂得選擇。立得正,方可識得榮辱,懂得堅守。 想得通,方可識得進退,懂得知足。 看得透,方可識得得失,懂得放下。讀懂這4個字「端」「正」「通」「透」,才會有歷經滄桑後的智慧、閱盡霜華後的淡泊、千帆過盡後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