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裡,不僅承擔著養育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成人成才。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性格特點、行為作風等,無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在通常情況下,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長,因此媽媽是什麼樣的性格,對孩子命運的影響更加長遠。
有人說:一位好媽媽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深以為然,媽媽正向積極的性格,才會給孩子帶來更開闊幸福的未來。
1、控制欲強的媽媽,養不出有主見的孩子。
多少媽媽曾犯過這樣的錯?
原本只是想引導孩子遵守規則,卻用力過猛,在不知不覺中全面掌控孩子的人生。
有一位網友說她媽媽有很強的控制欲,已經滲入到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媽媽每天晚上10點都要準時沒收女兒手機,不交手機就破口大罵。
媽媽對女兒的社交關係也要干涉,不僅聊天記錄要過目,甚至連聊天語氣也要管。
女兒想換掉家裡的舊電器,媽媽就說,如果買了就會把它扔出去。
女兒和朋友出去吃飯,在哪裡、幾個人,都要匯報。
大到做出重大決定,小到家裡的物品擺放,女兒都在媽媽嚴密地控制下。
長大了,女兒接觸到社會後,發現媽媽這種狀態是一種控制欲。
女兒讓媽媽不再控制她,但是媽媽的回答永遠都是:「不可能,因為你是我孩子,我就必須管你!」
女兒不按照媽媽說的做,就又會被罵,導致女兒至今也沒談過戀愛。
媽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女兒身上,卻沒有意識到,女兒在媽媽編織的樊籠中,已經沒有了對未來的渴望。
這說明,媽媽的控制不僅不會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數,還會讓孩子變得悲觀、自卑,哪怕結婚生子,也會影響自己的孩子。
有一個網友的話很扎心:
「我需要的是蘋果,她卻總是給我梨,我不要還硬塞給我,如果我還不要,我就要被懲罰。可是我從來沒想要梨,她非要給我梨,對我而言這就是一種傷害。」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羽翼,卻硬生生地被拔掉換上大人喜歡的翅膀。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過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令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其負面影響堪比喪親。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人生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把握,媽媽越是懂得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才越能擁有蓬勃的生命力。
2、脾氣暴躁的媽媽,養不出好情緒的孩子。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男孩朱朝陽的媽媽,離婚後獨自養家養兒子,生活的重擔讓她的脾氣變得暴躁,一言不合就把氣撒在兒子身上。
有一天晚上,媽媽端來熱牛奶讓朱朝陽喝,朱朝陽說現在還不想喝,等一會兒再喝,媽媽卻非要他現在就喝,朱朝陽當然不肯。
這個時候,媽媽一把按著孩子的頭,咬牙切齒地想要把牛奶都灌進兒子的嘴裡,嚇得朱朝陽瑟瑟發抖,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這麼對他。
本來就內向不愛說話的朱朝陽,變得更加沉默不言,以至於他後來被卷進更大的風波中,情緒起伏特別大,甚至一度差點崩潰。
用打罵的方式傷害人,尤其是對孩子,是最愚蠢的一種教育方式。
一個不能控制情緒的媽媽,比一頭怒吼的獅子還要嚇人。
媽媽的壞情緒,是扎在孩子心口的刺。
鄰居家的媽媽就是這樣,她為女兒的學習發愁,常常控制不住情緒罵女兒。
女兒經常不寫作業,上課也愛聽不聽。
當女兒說不會做的時候,媽媽便罵女兒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有一次,女兒在看課外書,媽媽一氣之下將書撕了,女兒愣了一下,被嚇哭了。
後來,衝突幾乎天天有,女兒也大聲回應媽媽,有時候甚至與媽媽生氣動了手。
心理學上有個「蝴蝶效應」,某一個地方的一隻蝴蝶拍拍翅膀,別的地方就可能會出現可怕的龍捲風。
媽媽的情緒波動也像蝴蝶一樣,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情緒走向。
曾經有人說:「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尤其是媽媽,她們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晴雨表。
媽媽的情緒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如果媽媽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孩子的未來也會陰晴不定,如果媽媽懂得控制情緒,孩子的心裡才會一片光明。
3、犧牲感強的媽媽,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話:
「我為你花了多少錢,你還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嗎?」
「我是上輩子欠了你什麼,這麼辛苦為你操心?」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和你爸離婚了!」
有人說,家庭教育中有兩種極可怕的東西,一個叫做付出感,另一個叫做犧牲感。
家有犧牲感強的媽媽,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作為媽媽,教育孩子要拋棄「犧牲感」,不必犧牲自我來給孩子所謂的「成全」。
犧牲感強的父母,總把孩子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卻以失去自我為代價。
因為犧牲感越強,想要的回報就越多,總有一天孩子會承受不起。
活出自己,不綁架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榜樣。
媽媽是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更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孩子與媽媽朝夕相處、日夜相伴,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之下,孩子受到媽媽的影響當然最深刻也最長遠。
所以,媽媽們不必用自己的完美思想控制孩子,不要因為一點瑕疵就情緒不穩,適時地讓孩子為自己的犧牲買單。
相反,要給孩子自由,信任孩子,讓孩子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