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稚園之後,每個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可一個班級那麼多孩子,人又是感性動物, 作為老師很難實實在在做到一碗水端平。 不過孩子每天和老師相處的時間,要比在家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還多,若是被老師經常關注,也許不會產生什麼問題, 但若是經常被老師忽視,孩子就很難喜歡去幼稚園,較為敏感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媽媽,為什麼老師總是不理我」 小侄子現在經常跟堂哥堂嫂說不想去幼稚園,可堂哥沒怎麼當回事, 只當是小孩子不愛上學鬧脾氣,堂嫂卻覺得不太正常,於是找了個合適的時機跟小侄子詢問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 小侄子一臉委屈地傾訴:「 因為老師不喜歡我,總是不理我。」 堂嫂就奇怪了,自家孩子雖說不是出類拔萃吧,怎麼也不至於讓老師討厭吧,就讓小侄子詳細舉舉例。 原來是有一次排隊的時候, 明明是別的小朋友插隊了,跟他互相推搡,可是老師沒說插隊的小朋友,還讓小侄子退後把位置讓出來,小侄子很委屈,不停跟老師說明,結果老師也不理他。
小侄子就覺得老師根本就不喜歡他,心裡很難受,跟堂姐說:「她不喜歡我,我不想看見她。」堂姐只好先耐心地跟小侄子分析這件事, 儘量讓小侄子心裡的傷害降低一些,在打算去找老師談一談。 孩子在幼稚園裡被忽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原因 ●老師無意識忽略 幼稚園一個班級少說也要有十個小朋友, 活動的時候小朋友都很活躍,班級裡說話人太多,老師顧不過來,或者有時候小朋友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老師要照顧大家,所以會選擇性忽視。 ●老師有意識忽略 雖說身為老師應當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對待每一個小朋友 ,但有些老師就是會比較「偏心」,對於自己喜歡的孩子總是會多重視一些,而有些不那麼喜歡的孩子甚至會故意忽略。
說實話,被忽視對孩子而言是種打擊 孩子在集體中擁有表達的欲望,是孩子主動交流的表現,是一種積極的行為, 可是如果這種積極主動總是被老師忽視,孩子就會慢慢喪失這種主動意識,也對老師失去基本的信任。 被忽視對孩子的打擊有深遠的影響, 長此以往孩子會下意識輕視自己,覺得自己任何時候都沒有話語權,慢慢變得不愛主動表達,性格也會變得比較內向,內心敏感又脆弱。 遇到這種情況時,寶媽們的做法很關鍵 孩子從家庭進入幼稚園這個集體中,期間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孩子發生和老師相關的「矛盾」時, 家長用何種態度去處理,用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很關鍵。 首先,判斷老師是哪種忽略形式 當孩子跟家長表達「老師總是不理我」時,家長要仔細詢問, 及時跟孩子和老師了解具體情況,清楚區分老師到底是無意識忽略孩子,還是因為某些原因故意忽略孩子,之後再具體作為。
其次,積極與幼稚園老師溝通 發現老師有這種忽略行為傷害到孩子之後,不光要對孩子進行安撫教育,還要積極正向的引導,也要積極和老師溝通, 跟老師表明自己的態度,一方面是表達自己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老師的某些行為再次對孩子造成傷害。 最後,根據情況嚴重性考慮轉班或轉學 如若老師本身有著較嚴重的教育問題, 對班上孩子有著很大的教育差別,那麼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及時給孩子進行轉班或轉學,讓孩子在更為健康的教育環境中學習。 每日一問:你家孩子有沒有遇到過這類問題呢?你又是怎麼解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