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自己,放過自己(好文)


賀拉斯說:「真正的知己看上去比騙子還要冷漠。」

深以為然,大部分的人覺得,知己是雪中送炭,是錦上添花,是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給到你想要的。

但是我覺得,真正的知己,並非一直順著你想、順著你要,順著你思。

更多的時候,只是帶給你思考,帶給你更深層次的東西。

如果單純地認為知己只是你肚子裡的「蛔蟲」,這樣未免太過於簡單了。

因為這樣的人,頂多是跟你處於同一個維度,同一個層次的人。

知己不僅能夠陪你在同一個地方,還能鞭策你走向遠方,哪怕他自己也走不到哪裡去。

要知道這世間裡,最傷人的是離別,這是一種冷漠,可最迷人的也是離別,這是一種生命的訣別之美。

所以,我們不妨這麼想,我們本身,不僅是自己,也是自己的知己。

01

懂得反省自己

日常反省一下:究竟為什麼要認為,自己也是自己的知己?

我們都明白,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喜歡用嚴苛的要求對待別人,卻以寬容的姿態善待自己,甚至是放過自己。

所以,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人在年輕的時候才能夠引以為傲地將某人宣稱為自己的知己。

長大之後,我們逐漸離開了那個所謂知己的朋友,單槍匹馬地闖蕩自己的世界。

於是,在這個江湖裡,我們接觸最多,跟它對話最多,思慮最多的,從來都是自己。

在這個過程里,我們同樣會發現自己最終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取決於自己所關注的。

往深層次了講,曾經我們以為的知己,竟然是自己當時的心境、心態、觀念以及態度上的反射。

曾經的你,可能是墮落的、叛逆的、幼稚的、自負的、自戀的,同樣,你心裡的知己,也是這樣的人,只不過你的眼裡看不出來。

而現在,你或許在不斷地反思,在不斷地自我精進,每天保持著聚焦於那些有用、有意義、有價值且令人愉悅的事情上。

此時,你身邊的人沒人能夠感受到你這番體會,但你並不孤獨,也不會急著向誰傾訴或是表達。

因為你很清楚,你的內心正在聆聽著你心思,心裡的那個人,就是你,也是你的知己。

你會發現,你現在充滿了信心、信念和鬥志,動力滿滿。

這是反思過去,反省自己的力量。

正如莫扎特所說:「我每天花8小時練琴,人們卻用天才兩字埋沒我的努力。」

糊塗的人,會將莫扎特的成就簡單地歸功於與生俱來的天才和天賦。

但清醒且懂得反省自己的莫扎特,卻摸透了成功背後的含義。

所以,我們真的明白自己為什麼不能成功,也真的有過如同莫扎特那般自我反省的思考嗎?

02

懂得放過自己

人很容易將自己置身在一個很狹隘的領域上,因為每個人都會本能地進入到舒適區當中。

所以,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這麼一個苦惱,

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反思自己、反省自己、乃至不斷地改變自己,但依然活不出自己的樣子來?

這就好比,一個人滿腦子想著過上好日子,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都過著同樣的生活。

這類人,說到底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上山砍柴,磨刀半天,刀沒有磨鋒利,卻幻想著下午能夠背上成捆的柴回家。

一個人養成一個習慣,時日需要30天,所以要想改變自己幾年以來的陋習,豈能說改變就能改變?

在越是急躁的情況下,人就越無法安心好好專注於眼前的事。

只關注結果的人,註定難以收穫到好的結果。

享受過程的人,專心埋頭去付出的人,反而能夠取得滿載而歸的豐收結果。

契科夫說:「對自己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長期處於被生活折磨,被債務纏身,以及被煩惱侵蝕的人,

是因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斃,卻偏偏不想抵抗。

而敢於奮戰到底的勇士,從不害怕改變,也不會畏懼於改變,對自己不滿足,也會及時去彌補。

放過自己的浮躁、毛躁、急躁,將目標轉化為持久的內在力量,聚焦於某一種體驗,然後不斷地去強化自我。

放過那個多疑的、懶惰的、滿嘴藉口、不斷怨天尤人的自己,來一場深刻的反思,才能及時地拯救自己。

03

餘生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楊絳先生說:

「人生一世,需有三個自覺,無非是認識自己,洗鍊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

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急速發展、信息發達、任務繁重,同時也喜歡追求一些刺激的生活狀態里。

其次,每個人的壓力、焦慮以及抑鬱都勝於從前,於是,在各種心靈創傷面前,我們的確很難做到聚焦於當下。

要麼精神渙散,要麼迷惘失落,看不到眼前的道路在哪。

但是,只有我們吃過了這些苦,並且深深知道這些嚴重損害我們積極的事情不能再繼續做下去。

及時收手,趕緊制止自己再踏進去,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又多了一些希望。

要知道,人生就是如此,生活就是如此,不斷地修煉、才能不斷地反省,在凈化自我的同時,也是在提升自己。

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懂得觀心自照,才能知進退、知敬畏,得警醒。

也才能在反省自我過程里,放過自己,才能在放下的過程當中,重新尋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