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感情,一定要談錢


「千萬不要和我談感情,太費錢;也不要和我談錢,太傷感情。」

這句話之所以廣為流傳,大概是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

錢和感情,好像勢不兩立。

錢對於感情而言,好似一把無情的利劍,可以隨時劈開彼此濃厚的情意。

無論在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中,越是近的關係,越是對錢的問題難以啟齒。

人們對談錢如此諱莫如深,錢在我們的關係里到底意味著什麼。

要讓自己顯得不愛錢

《論語》中有句話:「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謙卑的傳統思想一直被奉為待人接物的規則。

所以,你會發現雖人人都喜歡錢,但總有些人常常「表演性」的顯示自己不愛錢。

首先是不敢收錢。

小的時候,親戚好友給小孩子壓歲錢時,大人們之間都要相互推讓幾個回合,非要在「萬不得已」之下勉為其難的收下,

這樣才顯得自己溫良恭儉,金錢這麼好的東西要互相謙讓,以免被貼上拜金主義的標籤,毀了謙謙君子之名。

其次是不敢要錢,本應是自己所得,卻羞於開口。

曾有一網友分享說:自己借給同事500塊錢,對方卻忘記還了,從此她總是找機會打擦邊球,提錢不提債,無料對方無感。

最後終於有一次,對方詢問她新買的裙子價格,她回應「這個裙子不到500塊 。」這次對方終於是想起來把錢還了。

很多人喜歡在錢的問題上遮遮掩掩,尤其是在比較親近的關係里更是如此,

他們小心庇護著對錢的慾望,唯恐其露出芒刺傷了感情。

錢里隱藏著你看不見的敵意

錢象徵著自我的一部分,我們與錢的關係就是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害怕談錢的人,無意中對錢是有著看不見的敵意的。

比如在他們潛意識中如果對錢是有著不好的印記,或者把對養育者的敵意投射到錢上,就容易在錢上賦予格外的意義——

把錢,看成萬惡之源。

如果接受或者索要錢,就會引發自己的內疚感;

在這種「內疚感」的支配下,一方面,他們容易誇大對方的反應,賦予收錢以「剝奪」的含義;

仿佛我要的不是你包里的錢,而是要你的命一樣。

這種誇大的幻想會使得他們想要談錢這個想法出來以後,還沒有和對方表達,確認,就自我拒絕了。

頭腦自導自演了一個閉環的遊戲,便對錢閉口不談,唯恐傷了對方。

另一方面,談錢導致的「內疚感」也會讓他們不能很好的享受有滋養的關係。

誠然,談錢在現實層面確實有可能破壞關係,這也只能說明談錢恰好可以試探一段關係的結實程度。

作為成年人是可以承受住這樣的結果的。

可是卻有很多人對錢避而不談,寧願保留不好的關係,也好於沒有關係。

弗洛伊德說過,嬰兒身上的力比多興奮沒有被滿足就會轉變為焦慮。

力比多沒有被充分滿足的嬰兒,長大後就會被這種對關係的不確定性焦慮操控;

對早年客體的敵意轉化成對金錢的敵意,使得他們在現實中既害怕談錢,又害怕關係的疏遠對自身的不穩定造成威脅。

也是這種內在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從一元關係走向二元關係的動力,以及主動在現實中檢驗關係的勇氣。

對於錢帶來的愉悅,人人都喜歡。

但是如果我們在關係中壓住了這個念頭,頭腦的幻想和真實的慾望之間就會有衝突。

這些衝突會無聲的影響著我們想要維持的關係。

不談錢也只是做了二分之一的好人

大方的談錢,是一個暢快的攻擊性釋放的過程。

如果明明很喜歡錢卻說不在乎,這需要很強的自我壓抑才可以做到,

我們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並不意味著你就是一個好人,充其量也只是做了個二分之一的好人。

什麼是二分之一的好人呢?

就是你本來是要開口談錢,火力全開的,但是卻壓住了,無耐三緘其口。

這種壓抑換來的和諧只是意識上的一半;

另一半被壓住的攻擊性會躲藏在意識之下,使自己不自覺的想要「暗箭傷人」。

曾有好友和我說:

每次她給媽媽錢讓她去購物,媽媽從來不收,說是沒必要。

而後呢,又總是說自己過的多麼辛苦,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好友為此非常惱火。

壓抑了攻擊性的人,要錢、花錢等自由享受的行為受苛刻的超我打壓,他們不會去索取或欣然接受錢。

但是壓抑的慾望會轉移,會以別的方式發泄出來,而這些轉移的方式往往最傷害關係。

不敢開口談錢,不只是自我受限,這種偽裝的好人渾身散發的不配得感還會吸引他人來壓榨自己。

好的關係可以暢快談錢

心靈導師奧蘭朵在《對財富說是》中寫道:

錢是一種流動的能量,我們要善於讓這個能量流動起來。

如果我們在關係中對錢有著諸多限制性信念,對錢不聞不問,那麼錢就流動不起來,就不會帶來彼此的滋養和財富的積累。

而要破除對談錢的諸多誤解,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面自己的慾望」。

很多人都害怕自己的慾望,尤其是對錢的慾望,所以談到錢總是閃爍其詞。

但是,和關係親密的人直接談錢,遠比拐彎抹角談錢效果要更好。

就像《慶餘年》中的范思轍:

毫不掩飾自己對錢的喜愛,即便是要和哥哥范閒合夥開書店,也不忘先把成本、利潤及分成說的一清二楚;

他的這一波操作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不適,反而讓人覺得活的通透不做作。

兄弟間如此單純的談錢,豈不是很爽快的一件事。

即便是在親密關係中,經常談錢也可以給彼此帶來愉悅感,增加幸福指數。

多倫多道明銀行在2015年間,對於1902位戀愛中成年人進行了一個關於伴侶與金錢的追蹤研究:

所有參與者中,那些更頻繁「談錢」的伴侶有更高的幸福感。

每周至少談一次錢的伴侶中,78%都感到幸福。而幾個月才談一次錢的伴侶中,感到幸福的只有50%。

錢是這個世界上最通透的存在,錢本身沒有什麼特別意義,是人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

錢可以公平的體現規則,劃清人與人的界限;錢也是一種能力的象徵,在任何關係中談錢都是對彼此的一種信任。

不敢談錢的人,永遠成熟不了。

敢於談錢,並談明白,是對自我的解封、是對錢的尊重,如此才能成就一段好的關係。

試著轉變一下觀念,坦然暢快的去談錢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