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人誹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看他。」
《古尊宿語錄》中的這段話,實乃處世之大智慧。
與人相處,收穫讚美、喜愛的同時,就一定會有人對你厭惡、嫌棄。
因為人心難捉摸,眾口難調和,欲令世人皆悅且敬,難矣哉。
但別人怎樣對你,終究是別人的事。
尊重你也好,貶低你也罷,修好己身,強大己力,才是書寫精彩人生的正解。
正如莫言說的:
「馬不與牛爭快慢,日不與月爭明暗,夫不與妻爭輸贏,兄不與弟爭臉面,姐不與妹爭溫暖,爺不與孫爭清閒,朋不與友爭人緣,師不與徒爭活幹。」
你我皆應學此態度,做到不理、不說、不爭,你就贏了!
1、不理,一笑置之
人為何會痛苦?
不過是執念太深、想的太多、糾結太久罷了。
他人一句譏諷,便欲以百句刻薄回之,豈知此舉反使自身戾氣騰騰;
遭一次冤屈,心中委屈難以釋懷,徒增怒火與憤恨;
被冷遇一回,便誓要冷漠疏離,卻未曾想關係愈發僵化……
到最後,你根本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
何必呢?
比起糾纏不休,你其實有更好的選擇——不理會、不在乎,便是最狠的報復。
這不是懦弱,更不是無能,而是明了內心後的豁達與磊落。
世間紛擾,非聲音洪亮者即有理,有時沉默反而才是最好的回擊。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爛事之終局、爛人之品格,皆非你所能改變,何不調整心態,學會不理。
放下糾結已久的,忘掉執著痛苦的,再回首時,輕舟已過萬重山。
2、不說,沉默是金
自古以來,多言多敗。
話語有時如劍,傷人於無形;有時似刀,割裂情感之線;更有甚者,一語不慎,壞事連連。
所以諸多言語,若言出無益,不如緘默。一個人遇到事,學會表達是成長,但懂得吞下才是成熟。
這讓我想起作家馮唐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與友人一起到茶館品茗,喝茶間,老闆自詡自家茶葉之優秀,外面的茶葉都是比不得的,言辭間盡顯自豪。
殊不知,馮唐身旁的友人,才是真正的「茶葉大王」。
自建國以來,大陸上最好的普洱茶和烏龍茶,都長期控制在這位友人管理的集團公司。
友人完全可以當面拆穿老闆的吹噓,但他卻始終笑瞇瞇地看著,笑瞇瞇地聽著,一句話不說。
他的沉默,不是不敢戳穿,而是洞察世情之後的淡然。
他深知,與人相處,影響感情的事,不說破;令人難堪的事,不揭穿。留一份體面給別人,就是留一份尊重給自己。
正如《增廣賢文》中說:
「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事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成年人的世界,沉默往往勝於千言萬語,更能維繫人際之和諧。
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諸多話語,可省則省;諸多言辭,無需多言;諸多談論,多說無益。
以沉默之心,淡看世間紛擾,方能領略人生之美,求得內心之安寧。
3、不爭,以退為進
在紛擾塵世中,人們常被各種紛擾與爭鬥所困,似乎每一步都要奮力前行,每一言都要力爭上游。
然而,真正的智慧,往往是「不爭」。
以退為進,既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哲學,更是通往內心平靜與人生成功的獨特路徑。
想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退居一隅,卻最終打敗吳國,成就霸業。
正是因為他明白,一時的退讓並非失敗,而是為了更好地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也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他們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斤斤計較,而是著眼於長遠,透過退讓與合作,實現共贏。
古語有云:「天道無私,利人而不害;聖人無為,成事而不爭。」
不爭,並非消極避世,而是對世事的一種深刻理解。
如流水繞石,不強求直行,選擇順勢而為,最終匯成江海。
又如山間古松,不與群木爭高,卻以其堅韌與沉靜,獨領風騷。
在這樣的心態下,我們能更專注於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成就自己的非凡人生。
請學會讓步,不爭輸贏,收穫內心的安寧與自由,在人生之路上,必然寧靜精彩。
特別贊同同一句話:
「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普通人的出生、遭遇、經歷,其實相差無幾。
真正拉開差距的,唯有我們對待生活的方式。
愚者苦苦執著,智者選擇淡然。
我們無法左右風雲變幻,但可以調控內心的情緒起伏;
我們無法選擇生命的軌跡,但可以書寫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若世間無淨土,則修練一顆寧靜之心;若所求未得,則學會釋然,讓心靈得以自由。
唯如此,走過半生,內心依舊清澈如初,笑對人生困苦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