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童言無忌」,暗示着長大後的「不孝」,希望你家孩子沒中招

孝順是一種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也一直備受強調, 但是現如今當代的許多家長都感覺似乎懂得感恩的孩子越來越少。 家長們聚在一起聊天時也總會開開玩笑,「誰知道他以後會不會孝順我呢?」 或許聽者無意,但說者卻是有心的,尤其是父母年紀越大, 看到孩子的一些不孝表現時,更是感到心酸。 實際上,孩子將來孝不孝順,不用等到將來, 通過觀察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就能估摸個大概,尤其是言語方面。   小時候的「童言無忌」,暗示着長大後的「不孝」

1、 「你憑什麼管我?」9歲的宇傑上二年級,這個年紀的孩子在家長眼裏都是小花苞, 單純地像一張白紙,而且也談不上叛逆期, 相對來說也比較好管教,但是在宇傑媽媽看來, 自己將來想要靠宇傑養老基本無望。 宇傑在小學之前基本都是跟着爺爺奶奶, 她與丈夫在外工作,也是最近2年才有帶孩子。 因爲長期跟着爺爺奶奶生活,被爺爺奶奶寵壞了,小傢伙可以說是毫無規矩意識,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沒大沒小」。 很多次她想教訓宇傑,反倒被宇傑嗆聲「你憑什麼管我?」 頭幾次聽到兒子這麼說,做媽媽的自然是氣的火大,想要動手打他, 結果被婆婆給攬了下來,而且宇傑當時的脾氣也很大。 次數一多、時間一久,她也知道她是真的管不住宇傑了, 想要宇傑將來感恩父母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常常把「你憑什麼管我?」、「你有什麼資格管我?」 這類話語掛在嘴邊的孩子,無一例外對父母都有較大的不滿, 因爲在這部分孩子心裏,父母對他們的愛是不充分的, 所以他們也不會報以同等的愛,甚至會因此而產生埋怨。 長期以往,再想讓孩子孝順父母也很難實現, 孩子只會越來越疏離父母,父母也會變得越來越失望, 親子關係的裂縫想要修補也很難。

2、「我才不想管你」有些父母會和孩子開玩笑,或是讓孩子幫自己做一些事情, 但是基本都被孩子給拒絕了,「我才不想管你。」 當父母們聽到這樣的話語,更多的是無奈,然後「認命」地自己去做事情, 也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孩子年紀還小,童言無忌,不用放在心上。」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或許就能明白了。 我的堂弟從小也是被嬌生慣養着長大的,後來變得十分以自我爲中心。 小時候的他也經常把「我才不想管你」當作口頭禪,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鄰居問他「以後長大會不會帶父母去玩?」 結果他想都沒想,直接回答道, 「我管那麼多幹嘛,我長大有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們也可以自己去玩,實在不行,不是還有我那幾個姐姐,輪不到我操心。」 現在堂弟27歲,父母給他買了房之後基本不回老家, 似乎在印證當初那句「父母不用我操心」。 在父母們看來的「孩子還小,還沒長大」, 可是很多時候卻是孩子的潛意識,是父母先前的一些行爲, 可能是寵溺,也可能是偏愛,導致孩子有了這樣糟糕的潛意識, 如果小時候不爲其扭轉,長大之後再想指望孩子孝順很難。

3、「滾,別來煩我」有些孩子的脾氣很暴躁,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後, 就算父母只是稍微提幾句他們不愛聽得話, 他們的暴脾氣可能一下子就上來了。 前些日子,我去朋友家作客,朋友看到我來,讓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的兒子向我打招呼,結果孩子沒搭理她, 她覺得臉面上過不去,直接過去把孩子手機搶走, 而後又強調了一遍,同時又批評了孩子幾句。   孩子直接從媽媽手上用力搶回手機,還說了句「滾開啊,別來煩我。」 之後就回了房間,還重重地甩上了門。 留下她媽媽在原地嘆氣,我在一旁尷尬。 雖然說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很正常,但是如此叛逆還是較少見的。   後來朋友說道,她這大兒子從小就這樣脾氣不好, 倒是小兒子很乖、很會心疼人,以後就指望小兒子孝順了。   確實,當一個孩子經常對家人動粗,說一些髒話時, 這樣的孩子一方面不懂得感恩家人, 另一方面不懂得尊重家人,孝順幾乎不在他們的認知里。家長們就應該對孩子從小抓起,別以爲時間會教會孩子「孝順」,只有父母才可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