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刺激才能開發智力,破壞孩子大腦潛能的2個做法,大家要避開

鄰居的孩子剛兩歲,她最近在給孩子教數數,教了幾次後,沮喪地對我說,感覺孩子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的樣子,我問她為什麼要教孩子數數,她說,數學啟蒙就應該早早開始啊。   朋友家的孩子也是剛過兩歲,已經能認識26個字母,幾十個數字和漢字了,奶奶特別自豪,說孩子爸爸的博士基因就是優秀。  這兩個案例的共同點都是家長在想辦法讓孩子更聰明,只不過前者的家長頗感失望,後者的家長自豪驚喜。  兒童心理學和腦科學的普及,讓大家知道了原來嬰幼兒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0-3歲更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既然如此,那就抓住這條黃金賽道,將孩子的大腦潛能儘可能的挖掘出來。  挖得越早,挖得越深,孩子就能越聰明麼?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還在大腦發育期的孩子,大腦的潛能確實是需要開發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大腦發育的過程其實就是神經元發育並形成精細交流系統的過程,0-2歲這個階段,神經纖維和突觸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  在大腦快速發育的時期,對大腦的刺激至關重要——-《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這個刺激既來自於客觀的帶養環境,又來自於人為的干預措施,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早教機構提供的就是這類刺激。刺激是如何實現開發大腦潛能的呢?  我們就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來說,剛出生的孩子都不會說話,大家都是同一個起跑線,但是漸漸地就出現了差異,有的孩子說話晚,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詞彙量非常豐富,有的孩子不愛說話,有的孩子還能雙語表達。  拋開遺傳和個體差異,所處的語言環境和家長的語言輸入情況是決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因素。  換句話說,我們給孩子說得越豐富,越多,孩子累積的語言詞彙就越多,輸出的語言數量和質量就越高。  一個話癆寶寶的背後一定有一個話癆家長。  相反,如果家裡人都不愛說話,孩子多半也是沉默寡言,不善於表達的。  這就是不同的刺激對大腦潛能開發出的不同的結果。    錯誤的刺激方法,會破壞孩子的大腦潛能   凡事過猶不及,對大腦的刺激是必要的,但並不是越多越好,錯誤的刺激方法會破壞孩子的大腦潛能,哪些刺激方法是錯誤的呢?

1、過度刺激或者超前刺激給嬰兒呈現那些他們還沒有做好接受準備的刺激,會導致他們退縮,從而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造成一種類似於刺激剝奪的狀況——–《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簡單來說,就是家長不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總是超前教給孩子一些我們所謂的「知識」,比如教一兩歲的孩子學數數,教三四歲的孩子加減法、寫字認拼音,這些都屬於過度刺激。  我們就把數數這個做法具體展開來說, 數數的過程確實是有一種節奏感、韻律感,如果我們只是和孩子配合遊戲偶爾數著玩,感受數字的韻律節奏,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我們把數數當做數學啟蒙的方式,一定要讓孩子學習數到100,並且還要認識這些數字,這個做法就從遊戲性質變成了學習性質,我們的期待也發生了變化,從玩的開心變成了完成學習目標。  而一兩歲的孩子的認知思維還處在感知運動階段,對數字的認識要依賴於具象呈現,他確實可以數到100,但也僅僅是靠著強大的機械記憶力而已,並不能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字的含義是什麼,有一個現象大家一定看到過,孩子對著物體指著數數的時候,嘴裡都數到10了,手上才指到第5個物體上,數和指的動作沒有同步起來,可見,單純教數數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當我們看到孩子總是數不清楚的時候,我們會生氣會著急,孩子也會很挫敗,覺得數數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再也不想數了,還沒有上學就已經厭煩了數數,得不償失。  過度刺激所帶來的弊端是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  所有的早教理念、早教活動都應該遵循孩子的大腦、認知發展規律,那些所謂的開發大腦潛能的宣傳語,家長都應該認真審視。

2、對兒童不切實際的期望刺激剝奪、長期壓力,和過度的早期學習一樣,都會傷害大腦,損害神經迴路,減弱大腦對日常經驗的敏感性,而這些經驗是健康生命開端所必需的。——-《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家長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期待和養育目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好學,將來上學的時候不要成為一個學渣。  神童、智商超高的小朋友確實存在,但畢竟是鳳毛麟角,我們的孩子大機率都是普通小朋友,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影響了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值。  孩子的發展規律是有共性的,也就是說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差不多到了某個月份的時候都會掌握某個技能,比如我們的老話三翻六坐九爬爬。  但是每個孩子又有個體差異,在各個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前或者推後幾個月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會出現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走路晚,但總會在2歲之前學會走路的。  然而有的家長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你看誰誰誰走路走得多穩,你看你還得我扶著,別人家娃玩積木多專注,你看你到處亂跑,別人家娃都能騎自行車了,你連輔助輪都不敢卸掉。。。。  諸如此類的比較反映出的是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不滿和過高的期待,這些期待沒有建立在孩子自身的發展進度上,給孩子帶來的是壓力和挫敗感。  孩子還沒有進入真正的學習階段就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開發孩子大腦潛能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對了,才能事半功倍

1、給孩子提供適合這個年齡的遊戲材料在遵循孩子生長發育規律階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供適合這個階段的遊戲,而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  生長發育規律包括大運動、餵養、心理、精細動作、感官等等,我們可以在孩子每一個月份到來之前瀏覽一遍,就知道這個月份該提供什麼幫助。  舉個例子,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非常熱衷於假想遊戲,習慣玩各種角色扮演和過家家,那我們就提供給孩子各種輔助材料,利用家裡一切可利用的道具,設置各種主題,比如醫生和病人,司機和乘客,收銀員和顧客,買菜主題,消防員救火主題,警察抓小偷主題。  這些遊戲雖然看起來有些幼稚,但是從遊戲中能讓孩子鍛鍊語言表達能力,體驗情緒,學會處理各種衝突矛盾,這些通過遊戲獲得的經驗是開發大腦潛能最好的方式。

2、對孩子要縱向比較,不要橫向比較當我們把孩子當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的時候,就能看到孩子自己的發展進度,如果我們學會用縱向比較的思維來看待孩子的成長,你就會發現孩子始終都是在前進的道路上的。  孩子剛開始走路是踉踉蹌蹌地,經過半個月的不斷練習,最終走得又穩又好,雖然孩子比小區里其他孩子走路走得晚了一點,但是孩子是進步着的。孩子剛開始玩拼圖的時候,玩得又慢又困難,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拼圖,總是需要家長的幫助,在家長耐心地引導,和進階式的練習以後,孩子能獨立拼出10塊拼圖了,雖然朋友家孩子已經能獨立拼到30塊拼圖了,但是我家孩子是進步着的。  縱向比較的好處就在於,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摒除焦慮,客觀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在我們的認可和鼓勵下對自己也是充滿的信心的。  家長的期望和孩子的能力是相匹配的,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3、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和經歷兒童身處的環境也應富有多樣性,孩子們需要走出房門去散步、去公園、去圖書館、去商店、或是去別人家,他們需要看看別的孩子在做什麼,需要和除母親之外的成年人交流—-《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  讓孩子體驗豐富多彩的環境,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經歷,這些早期經驗是大腦發育的必需品,我們帶着孩子看各種植物、動物類的百科全書,但卻不帶孩子去接觸真正的動物和植物,這些知識就無法轉化成經驗深深地印在孩子腦海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我們要多給孩子提供探索的機會,在不觸犯安全原則的前提下,儘可能地不要去限制孩子的探索行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