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個女兒,這三句一定不能說,開玩笑也說不得

女孩不像是男孩,女孩子的思維非常細膩,想法也和男孩不同,所以父母在養育女孩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方式和方法。

假如家裡是女兒,那麼一定不要跟女兒說這三句話,哪怕是開玩笑也不行。

很多時候你的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小天使,也可以毀掉一件小棉襖。

1、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老一輩人的思想裡面,「女兒是賠錢貨」,因為在古代時,女兒再不好也要給一點嫁妝,而女兒嫁出去之後就很難再回娘家了,有的嫁得遠,可能出嫁之後一輩子都沒回過娘家。

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其實現在很多人還是會對女兒說這樣的話:「你遲早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所以有些女孩結婚出嫁後會覺得:自己在娘家像個外人,在婆家依舊是個外人,總覺得自己沒有家。

如果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說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有個感受:以後哪怕過得再不好,也不輕易告訴娘家。

記得當時奶奶很重男輕女,有好吃的都會給堂哥、堂弟,總說我們這幾個女孩以後要嫁人,就不是我們家的人了。

當時小堂妹還為這個哭,問我嬸嬸,是不是嫁了人就不能回家了。

雖然大人說這些沒有惡意,不過孩子會把話放在心上,從內心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所以這類話,父母一定要少說,最好不要說,這樣女兒內心才會有個依賴。

2、你要是個男孩就好了。

小麗從小就是一個學霸,每次都拿著滿分的考卷回家,但是父母看了她的考卷之後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鼓勵,只是摸了摸她的頭,輕嘆一口氣說:「可惜了,你要是個男孩該有多好」。

聲音裡有惋惜、有遺憾,唯獨沒有爲女兒拿高分的驕傲和欣喜。

從那之後,小麗就以男孩子作爲目標,一直將自己當做男孩子,只希望有天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

後來她的目標就是不斷地追求更好,更強,可每次把更好的成績放在父母面前時,腦袋裡揮之不去的還是那句輕嘆。

小麗說,雖然父母表面上沒有重男輕女,可是那句話就像針一樣,深深扎在她心裡。

她不敢放鬆,整天活在焦慮和緊張裡,一旦慢下來,就感覺那句話變成了猛獸,張著大口向她撲過來……而那一句話,成了她一生的魔咒。

每一個女孩,最不能忍受的都是親生父母的性別偏見。

這些負面的情緒一直堆積在她的內心深處,就算未來她長大了,有能力了,心裡還住著當年那個受傷的小孩。

沒有安全感,對今後的婚姻和親子都有無限的陰影,更容易敏感多疑,經常自我否定,這些性格缺陷往往也會讓她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不那麼順遂。

如果你只有一個女兒,就給她百分百的關愛,別讓她用一生,去治癒不幸的童年。

3、臭美的都不是好女孩

在很多人印象裡,好女孩子一定是純潔的,樸實的,那些打扮得越濃艷的女孩子越不靠譜。

如果女孩子愛美,愛打扮,則會被父母責備:「只知道愛美,哪還有心情學習呢?」

前幾天,有個媽媽跟我說了一個困擾她很久的問題。

她家女兒,才三年級,就表現出了臭美的趨勢。

那位媽媽跟我說:「我家女兒早上要反反覆覆地在鏡子前面試衣服,出門前還要挑選一個和服裝顏色搭配的小髮夾;

以前去玩具店都是買小玩偶,現在目光只放在閃閃的指甲貼上,看見髮飾和小項鍊什麼的就吵著要買;

最喜歡拿著我的化妝品在臉上塗抹,問我好不好看,你說,她是不是太愛美了?」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愛美帶有一種先天性的偏見,認爲愛漂亮就是等於不學無術,看到女兒擺弄劉海、注重著裝,就忍不住嘮叨:

「你看看你,除了臭美還會幹什麼!」

「一天到晚就知道照鏡子,你看別人誰這樣了?把心放在學習上才是正經事!」

然而愛美是女孩天生的天性,家長要正確引導,而不是持有偏見。

很早之前,德國作家就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一般來說,女孩3、4歲左右就開始出現性別意識,而這時,愛美的意識也會萌發。

所謂美育,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著重培養女孩健康的審美觀、教育女孩認識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一味地打壓女兒追求美的權利,孩子只會兩極分化,要麼蠻橫叛逆不聽管教,要麼自卑羞愧永遠覺得不如別人。

與其粗暴制止,不如做好「美的示範」,幫助孩子發現全面的美,不僅僅是衣著和頭飾,還可以針對生活上,比如,生活的感知、氣質的培養以及藝術的共鳴。

而愛美和審美是一種能力,允許女兒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培養她感受全方位審美修養的能力,她才會擁有高尚的興趣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所以孩子愛美不是錯,只要孩子不是愛慕虛榮,不攀比,不對外貌有過分的執著就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