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氛圍當中長大,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

1、父母的心平氣和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一棵獨立的樹,全世界每棵樹長成一樣的時候,這個世界的光輝就沒有了。

家庭教育既難,又不難。父母如果隨著自己的情緒好壞來教育孩子的話,那麼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無所依從,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麼,也搞不清自己怎樣去迎合父母的脾氣。

如果父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能充滿理性地跟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那麼孩子一定可以養成心平氣和的情緒,這樣氛圍當中成長的孩子,就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困難、挫折、失敗等等。

2、喜歡讀書的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強

想問各位家長們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請問多少家庭家裡是有書架的?

第二個問題:多少家庭書架上放滿五百本書?

第三個問題:有多少家長一天看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書的習慣?

很多家庭調查顯示,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會比較強很多,因為他會把從書中得到的知識變成自己內心的思想,當然,書呆子型的讀書除外。

有人問,讀故事和看動畫片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研究的結果表明,如果講故事給孩子聽,或是孩子自己讀故事,對孩子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強化會比只看動畫片的孩子好很多。

想告訴家長,這個過程其實是兩個要素:

第一,通過鍛鍊孩子的讀書習慣,讓孩子喜歡讀書。

第二,鍛鍊孩子的某種能力,而這個能力對他的一生來說都非常重要。

父母種下的種子,會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孩子在什麼樣的氛圍當中長大,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這是非常關鍵的。

3、家長給的時間多少,決定孩子對家的感覺

事實上,孩子是父母兩個人教育的結果,靠母親一個人是完成不了這件事情的。

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有意無意中已經通過自己的行為傳輸我們的人生價值觀,孩子對父母一定是有樣學樣。

我們很難發現在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面,能夠有胸懷博大的孩子,也很難在一個庸俗的家庭裡面,發現有著高雅和清純的孩子。

我們總說為孩子花有質量的時間。

有質量的時間概念是什麼?

當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對孩子進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們健康快樂的個性、積極向上的態度、寬闊的胸懷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

讓孩子在這種教育中長大,我一直認為比知識教育要重要很多。

如果把孩子的人格、個性、態度、精神、習慣、心理、能力、處世、技能培養好,即使在班裡是最後一名,我也不認為這個孩子會沒出息。

誠信、誠實、負責、友好、善良這是教育孩子的核心。

很多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團隊合作,因為他怕在團隊當中被人比下去。

所以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你自己不要跟別人比,只要在這個活動中感到快樂就可以了。孩子從小養成凡事都要比較的心態,比到最後心裡就會失衡。

把握這些東西以後,其它東西都是生出來的樹葉,樹根在樹枝在,成績怎麼樣、上什麼大學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那麼,你們怎麼看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