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總有媽媽抱怨:為什麼付出那麼多,孩子卻沒有教育好?
砍掉社交,不辭辛勞,使出渾身解數教育孩子,可孩子卻依然沒有長成期待的樣子:
孩子成績不夠好,性格暴躁;
孩子不夠勇敢,遇到難題總是不堪一擊;
很多媽媽試圖尋找答案,卻常常無果。
當媽媽把所有的希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就會悄悄衡量付出與所得,當現狀不如預期,親子矛盾叢生,不知不覺愛也就變了味道。
媽媽總在追問孩子:要怎麼愛你,才能成就最優秀的你?
但事實上,做一個愛自己的媽媽,富養自己,散養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1、愛自己,請善待你自己。
有位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女人身上所有的焦慮和戾氣,都是虧待出來的。」
深以為然。
生活中,有太多的媽媽,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常常虧待自己:
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哪怕自己再辛苦,也要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
然而,從不善待自己的媽媽,也無從得到孩子的尊重和感激;
相反,媽媽苛求自己的貧瘠氣場,常會令整個家庭氛圍窒息。
《虎媽貓爸》裡有一個鏡頭,堪稱經典。
為了能夠讓女兒進重點小學,趙薇飾演的虎媽不惜辭去高管,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家庭收入驟減,可孩子的生活品質卻不能變。
於是,一盆有機蔬菜成為女兒專屬,丈夫卻一筷都不能碰。
女兒夾了一塊青菜,因不喜歡,隨即吐出。
為此,虎媽趙薇十分氣憤,她將青菜硬塞到女兒嘴裡,勒令她必須吃下去。
一個抗拒,一個強逼,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看不下去,便勸阻:「她不想吃就別吃了,一個蔬菜能有多少錢?」
貓爸話音未落,虎媽就已咆哮:
「你知道這些菜多少錢一斤嗎?你知道這個菜比平時的蔬菜要貴三倍嗎?」
「我們平時賺錢不容易,現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她身上了,她怎麼這麼不知道好歹……」
愛若太滿,令人窒息。
在一個家庭中,對自己極盡虧待的媽媽,也往往對孩子極盡苛刻。
媽媽為孩子過度犧牲的行為,不僅讓自己活得疲累,也絲毫喚不起孩子的感恩之心。
相反,孩子甚至會因此養成理所當然的習慣,容易在物質上索求無度。
善待自己,並不是鼓勵媽媽追求奢侈,而是應該在現有的物質基礎上不虧待自己。
當媽媽不再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才能將他們的視線投注到媽媽身上,懂得體諒,懂得感激。
2、懂得富養自己,才能讓孩子學會「愛」。
自從做了媽,似乎從此與「精緻」分道揚鑣:家居服成為工作服,不修邊幅則成為媽媽身份標。
對此,媽媽的回答顯得無奈:「要顧家,又要照顧孩子,哪來時間收拾自己啊?」
做媽媽的確不容易,但媽媽因此更需要富養自己。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時髦奶奶,也許她的現身說法,能夠給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媽媽們一些啟發。
這是一位七十歲的韓國奶奶,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獨居生活,受到了200萬網友追捧。
每天晨起,她都會先稱體重,做瑜伽,聽新聞,給自己準備早餐。
然後,她會打扮得美美地去逛街看展覽。哪怕一人獨處,她也絕不將就。
臨睡前,她會翻看時尚雜誌,學習幾個新的義大利單詞,保證每天都能吸收到新知識。
看似平淡的生活,卻給予人治癒的力量。
很多人感慨她竟然能夠用如此從容的姿態面對衰老,但其實,如果再往前追溯幾十年,這位奶奶和生活中的很多媽媽們也一樣。
小時候,她因長相被嘲笑而自卑,立志成為服裝設計師,卻遭到父母強烈反對。
按照父母的意願結婚生子,從此生活圍著孩子轉,完全失去了自己。
繁瑣的家務,忙碌的生活,她成為一名怨婦,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然而在生活的低谷裡,夢想再被點燃,抱著對時尚的執著和喜愛,她開始帶著孩子追夢。
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一邊賺錢養家。
生活雖然因為逐夢而變得忙碌辛苦,可有了理想的支撐,卻讓她調節好了自己的心態,在壓力中也學會了合理利用時間。
最後,當兒子長大成人後,她決定留學義大利學習服裝設計。
這個在別人看來瘋狂的決定,卻得到全家人支持。
最終,這位奶奶的生活態度被無數人敬仰。
她那句肺腑之言,振奮了無數媽媽:「既然來到這個世上的話,就要認真地活。」
曾看過一本書,書中說:「不要等待別人來斟滿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無私奉獻。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幸福快樂了,才能溢出幸福給別人,也才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予」。
生活也許會帶來焦慮,但懂得富養自己的媽媽,能夠用良好的精神面貌成為孩子的榜樣。
愛是一種釋放,媽媽只有發自內心地愛自己,才能夠由內而外向孩子釋放愛意,潛移默化教給孩子「如何愛」的能力。
學會愛,則是一個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幸福力。
3、活出自我,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嘮叨」也許是媽媽的代名詞,媽媽們總以為,孩子做事不上心,一遍遍念叨,怎能讓他們聽進去?
身教勝於言教。
一個愛自己,活好自己的媽媽,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孩子眼裡最有力的榜樣。
印度電影《神秘巨星》中,有一個成日生活在丈夫暴力陰影中的媽媽。
她遭遇不公,卻忍氣吞聲,從不抱怨,將最大的慈愛展示在孩子面前。
孩子非常地不快樂,她嘴上不說,心卻似明鏡。
她深知媽媽活得不幸福,也因此當她通過彈吉他唱歌獲得報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諮詢律師想辦法幫媽媽離婚。
但令女兒失望的是,媽媽選擇認命。
孩子的世界觀從此崩塌,她失去了追逐音樂夢想的動力,任憑自己的父親操作她的命運,出國、嫁人,做一個和媽媽一樣的賢妻。
轉折發生在機場,媽媽的勇敢,逆轉了女兒的人生。
因為行李超件,父親毫不猶豫地讓女兒把吉他扔進垃圾桶。
看不下去的母親上前理論,卻當眾被丈夫羞辱:你和吉他都是垃圾!
這一次,母親不再懦弱,她捍衛女兒,憤然反抗。
惱羞成怒的丈夫,再次想通過拳頭教訓妻子。
妻子揮手阻止,並拿出女兒之前為她準備的離婚協議,果斷簽上名字,帶著兒女,瀟灑離開。
毫不猶豫離開的那一瞬間,媽媽突然想到什麼,對女兒說:「我們去參加音樂頒獎吧!」
自此,女兒的音樂夢再被點燃。
站在頒獎台上,女兒摘下黑面紗,以真面目示眾。
她把最大的感激獻給了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的勇敢,讓她選擇堅持音樂夢想,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媽媽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要「教」給他很多東西。
但其實,媽媽活好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主持人董卿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媽媽活好自己,孩子才能切身感應到媽媽身上愛的力量,以媽媽為榜樣,勇敢面對世界,做真正的自己。
4、真正接納孩子,才能成就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遺憾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媽媽,以「別人家孩子」為完美標準,放不下培養一個完美孩子的執念。
當一個媽媽對孩子寄託太多,其實是媽媽自己在內心深處無法與自己和解:無法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
也因此,媽媽們常常通過越界控制企圖改變孩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控制愈強。
若孩子無力對抗,最終只能通過冷漠的方式回擊。
有位作家曾經有一次聽到兒子擔心地問自己:「媽媽,我可能就是一個最最平庸的人,你會失望嗎?」
她想了想說:「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縱然是媽媽的驕傲,但孩子快樂與否,卻更重要。
媽媽與自己和解,才能敞開胸懷接納孩子的平凡,由衷給孩子信心:
你也許不是最棒的那個,卻是媽媽眼裡的唯一。
放下對完美的執念,將豁達傳遞給孩子,成為他一生最受用的東西。
也許成就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媽媽自己。
5、樂觀的媽媽,才能養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有一句話,道出教育真諦:優秀的孩子,並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他們的背後都有跡可循。
而這個蹤跡,就是孩子背後的父母,他們是孩子的根,是培養孩子成長的土壤。
曾經在一個裝修改造節目中,被一個生活在胡同里的一家人震驚。
房子雖然只有小小10平方米,但一家人的精神卻活出了胡同。
當設計師提出要幫媽媽添置衣櫥設計時,媽媽婉拒了:
設計師如果可以拓展更大的空間,我寧可不要衣櫃,而是換成書架。
蝸居並沒有讓這家人感受到生活窘境,相反,當鏡頭切換到他們的日常,你會被他們熱愛生活的狀態感染。
雖然家裡沒有電視,但一家人都喜歡看書;
雖然空間侷促,但爸爸每周都會買花點綴……
孩子在物質上也許不及同齡小夥伴,但通過他們落落大方的言行舉止,你能感受到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父母們正是用自己睿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並影響著孩子的生活觀和價值觀。
沒有誰,永遠是生活的寵兒。
但熱愛生活的人,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做自己的幸運兒。
既然父母無法為孩子的一生保駕護航,那麼培養一個永遠積極向上的孩子,或許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慰藉。
世界上有三種關係: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
在這三種關係中,真正決定我們生命品質的,是與我們自己的關係。
一個人唯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其他關係才會成為「錦上添花」的美好。
於媽媽而言,唯有先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才能夠愛孩子,愛這世間的所有一切。